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关店100家!亏损16亿!小酒馆想要赚钱不容易
来源: 凤凰网酒业      时间:2023-03-27 09:04:49

文章来源:啤酒世界网

虽迟但到,3月24日晚,酒馆连锁品牌海伦司(Helen’s)终于在预告日期的最后一小时,公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小酒馆第一股”在上市第一年,亏大了。

财报显示,2022年,海伦司收入为15.59亿元,同比减少15.05%;年内亏损高达16.01亿元,去年同期为2.3亿元。公司解释称,如果剔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可转让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等影响因素,其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为2.45亿元,上一年同期则盈利为1.11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源 / 海伦司财报

乘着年轻人消费的风,在资本的簇拥下,海伦司奔跑着上市,估值一度飙到300亿港元。但谁也没想到,疫情来了,首当其冲的线下餐饮陷入了一片哀嚎,海伦司也竭尽全力找寻新的出路,过去一年,海伦司转盈为亏,但其对自己2022年“继续下沉、开放加盟”的调整战略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业绩报告中多次强调新战略带来的重要作用。

曾经的海伦司还可以凭借高性价比和强社交性,赚年轻人的钱,但现在,新品牌的入场,跨界品牌的参与,年轻人的江湖里已满是酒馆。被寄予厚望的新“加盟”模式和广阔的下沉市场,还能等海伦司多久?

被围攻的“小酒馆”

三年前,年轻人纷纷涌入海伦司打卡。三年后,同一批人在小红书里写下:“海伦司还在,我还以为它倒闭了呢!”

如果说亏损的主因是疫情,那么当疫情逐渐散去后,为什么海伦司的下沉及加盟策略暂时没有明显起色呢?因为海伦司的对手越来越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小酒馆行业的市场规模约1280.4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小酒馆行业规模达1487.8亿元。现在的小酒馆行业早已不是五年前的样子,酒馆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第一批崛起的竞品是独立酒馆,它们数量最多,和街边的夫妻店一样,虽然这类小酒馆没有形成品牌化和连锁化,但随处可见。

而进入下沉市场后,原来的本地小酒馆和新生力量也在“围剿”海伦司。一位小酒馆创业者对开菠萝财经说,在一二线城市开小酒馆的前期投入可能要在80万元-100万元左右,但在三四线城市开一家80平米的小酒馆,投入15万左右就可以了,3到4个月之间就能够收回成本,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小酒馆作为自己的主业或者副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95%以上为独立酒馆,按收入计算,中国酒馆行业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仅占比2.2%,其中海伦司的市场份额为1%,这还是它的高光时刻,目前份额只会更少。

第二批崛起的竞品是新兴小酒馆品牌,据统计,RISSE锐肆酒馆、COMMUNE公社、猫员外、太空精酿、泰山啤酒等品牌先后获得融资。此外,餐饮巨头也做起了跨界生意:西贝推出了啤酒夜市,海底捞在三里屯开起了九块九的低价小酒馆,卖饺子的喜家德推出喜家德饺子酒馆,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也推出了奈雪酒屋。

最后一批是不断卷入小酒馆生意的的跨界品牌们。除了同样是酒饮界的江小白,还有餐饮界的海底捞、和府捞面、老乡鸡、湊湊、呷哺呷哺、喜家德、眉州东坡;茶饮界的奈雪的茶、Tims咖啡、Seesaw等品牌们,都试图在小酒馆里分一杯羹。

在这层出不穷的竞品中,海伦司的特色似乎不再明显。曾经,海伦司可以被称为“夜店拼多多”、“酒馆星巴克”,比的是性价比,抢夺的是年轻人的“第三空间”。

而现在,一方面海伦司因原材料上涨压力,此前已经宣布了一轮涨价,涨幅在2毛到9毛之间。但是财报显示,海伦司自有酒饮的贡献毛利率开始降低,从2021年的80.2%降到2022年的75.6%。

图源 / 海伦司财报

另一方面,新锐小酒馆品牌们,多数也是在年轻人社交场景中做文章,网红打卡不再只属于海伦司,海伦司也并未形成如星巴克一样的空间认知。

慢经济,酒馆想要赚钱不容易

不同于火锅、西餐等餐饮业态,酒馆白天不营业,店面利用率低,晚市餐位紧张。虽然小酒馆凭借“小酒小菜慢慢聊”的社交属性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但该属性也让大部分酒馆天然面临着低单价、低翻台率的困境。很多客人点了一杯酒,在门店一坐就是3-4个小时。酒馆看着热闹,实际消费频次却不高。

另一方面,作为酒馆主要收入来源的酒水,其进货渠道一般由经销商把控,这使得经营者的成本和售价难以自主调节。受限于固化的场景、客流及营业时间,酒馆生意的收入并不理想。

但是,作为重资产模式的小酒馆,其日常运营成本并不低。租金、折旧、人力、设备,再加上配餐和驻场演出的费用,这些刚性成本一样少不了。

以最大头的租金成本来说,为了获得更多客流量,一些酒馆会选择开在位置好的黄金地段,但这也抬高了酒馆的房租成本和运营成本。

据一位北京个体酒吧经营者透露,他所经营的酒馆位置处在簋街区域,租金一年高达80万,再加上前提装修、设备、人力及采购等投入,他预计理想状态下,要18个月酒馆才能回本。这导致不少酒馆经营者最终沦为替业主“打工”。

还有一些酒馆则退而求其次,避开优质商圈的热门中心位置,选在“好地段的差位置”开店,这样可以在保证客流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租金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伦司,它的第一家门店就开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偏僻角落,好在周围聚集了大量学校和生源,使得海伦司在学生群体中迅速出圈。

随后在资本的助力下,海伦司开启扩张,其店铺选址也主要聚焦于大学周边等年轻客群流量集中区域或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这让其租金水平与同行比起来相对具有竞争力。但弊端是,由于它面向的是一群对价格相对敏感的消费群体,这也限制了海伦司的客单价增长。

但是对于其他不知名的小酒馆,尤其是独立酒馆而言,它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很多酒馆受限于成本压力,会选择开在位置较为偏僻的巷子里,这让它们的客流量受到极大限制。等开店的热潮褪去,酒馆陷入门庭清冷,最终转让或关店。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