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今亮点!前苏联黑科技,1K17激光坦克,真实版的“光棱坦克”
来源: 兵事网      时间:2023-04-27 19:52:54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属于冷战的高潮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皆全力研发高精尖武器以成为未来战争当中的杀手锏,力图争夺技术制高点。美国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便是其中的典型,苏联方面则是激光武器属于“未来兵器”构想中最容易实现的,所以将之列成重点的研发项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苏联军方提出要设计一种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安装于机动底盘上,以强力激光去摧毁对方的技术装备,提升己方地面装甲突击的能力。八十年代初,苏联军工部门研发出了1K11型激光武器系统,其使用装甲运兵车底盘搭载,不过功率小,威力弱,最多也就是起到一个炫目的效果,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激光武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后,苏联基于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改装了绰号为“乐观”的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在其上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曾经在一次测试的时候使用激光束烧毁了9.65公里以外的直升机电子设备,令其发生坠毁。八十年代末,苏联又提出了要开发比“乐观”更为精密、更有威力的大型武器级“自行激光复合体”,想要研发出一款真正的激光坦克。

项目代号是1K17,绰号为“压缩”,以天体物理联合体跟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为研发单位,由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乌斯季诺夫(放射物理学家,专攻方向便是激光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也有着颇深的造诣,而且他也是已故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的独子,令其于军政界拥有深厚的人脉)负责技术设计。由尤里·瓦西里耶维奇·托马绍夫总工程师负责制造,由叶卡捷琳娜堡的乌拉尔运输机器制造厂承担生产。

1K17系统以2S19“姆斯塔河”自行火炮底盘为搭载平台,即柴油机版本的T-80底盘,安装T-72的840马力V-84A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是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500公里左右。整车的重量是41吨,长为6.04米,宽为3.58米,高为3米。底盘上面是一座类似于自行火炮的大型炮塔,只不过没有长长的炮管,炮塔正面安装箱式激光发射器,能够在小范围内转动跟俯仰。

发射器的正面安装了十二个激光照射透镜,分成上下两排,每排都是六个。在两排透镜中间,有三个目标观测跟瞄准设备的镜头,激光透镜跟观瞄镜头都配有装甲护盖,在非战斗状态下将护盖关闭以保护镜头。发射器后方的炮塔中有一套自主辅助发电机组,给激光发射器供电。炮塔的两侧各安装了三具烟雾弹发射器,顶部的瞭望塔安装了一挺12.7毫米机枪。

1K17系统的核心部分的话是被叫作“固态”的大型激光发射器,一般大功率的激光发射器都是使用液体或者气体作为发光介质,而“固态”系统不一样,其使用固体介质聚焦产生激光。另外,苏联给其选择的固态介质是红宝石,这种材料有着耐高温、硬度高、防腐蚀、强透光性以及强聚光性等特点,能够把多束激光聚焦照射到目标表面。

30公斤重的人造红宝石被加工为圆柱形,两端被抛光镀银作为聚焦镜,氙气会围绕红宝石螺旋上升,发光气体则是由晶体外壳中的灯点燃,聚焦成强力激光束,激光的脉冲模式是使用具有钛添加剂的铝石榴石装置实现的。再考虑到供电系统的负荷,1K17系统的射程是8到9.5公里,不但能够呈扇面散射,也能够对特定方向实施集中照射。

大功率激光束可以对物体造成十分严重的杀伤效应,各种常见的材料都无法抵挡住激光束的照射,进而被腐蚀破坏。尽管激光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会由于肤色跟角蛋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其造成的上海一样可怕。当一定强度的激光束照射到了人体以后,病变跟死皮便会开始出现,随着功率的增强,那些损伤都会逐渐恶化,严重烧伤的话还会令血管受损,从而导致组织烧焦坏死,内脏器官同样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是大脑。

要是头部完全暴露在强力激光下,能够引起大脑的深度病变跟极度出血,最终致人死亡,要是眼部直接接触到了强力激光,将会致盲。另外,对于操纵大功率激光发射器的人员来讲,也需要穿戴上特制的防护服跟护目镜,尽可能防止辐射带去的伤害。跟“乐观”系统比起来,“压缩”的威力可以说是只强不弱,但是缺陷同样非常明显,即发射的速率低,需要直接瞄准目标,装甲防护能力较差,易于暴露,更为重要的是,其成本非常高。

1K17系统的一号原型车在1990年12月的时候完成。后面一系列的测试持续到了1992年,据说效果良好,符合预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强大的苏联于1991年的时候轰然倒塌,而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乌斯季诺夫总师也于1992年的时候去世了。陷入混乱跟经济衰退的独联体国家显然已经无法再对那尚未成熟的超前武器系统提供支持,1K17项目最终被迫终止。而等到俄罗斯从休克疗法的阵痛中缓慢恢复以后,开发激光武器的外部环境又出现了变化。

因为激光武器的潜在杀伤力过于巨大,所以在1995年10月13日之时,联合国提出了《关于激光致盲武器的议定书》,议定书明确地规定了禁止使用这类武器。议定书在1998年7月30日的时候生效,这便表示跟1K17系统类似的激光武器已经被国际公约所禁用。尽管国际公约对于那些真正强大有实力的国家的约束力比较有限,像是美国从来就不会将国际法作为其行动的根本准则,只会在对其自身有利的情况下选择遵守。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好是俄罗斯最虚弱的时期,加上当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离世了,整个计划的命运便显而易见了。

在2010年位于伊凡诺夫村的俄罗斯“武器技术博物馆”的展览上1K17型激光坦克突然露面,引起了轰动。使人们了解到当年苏联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不过“压缩”也不是俄式激光武器的绝唱,俄军所装备的KDHR-1H“距离”化学监测车便配备有激光发射机,能够在60秒内扫描72平方公里范围,其工作机理跟激光武器十分接近。

责任编辑: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